使用总结(应用|抬腕亮屏|准确率|显示)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大咖啤
-
摘要来自:2019-07-15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这个手环不一样 — Bong X智能手环开箱及深度体验》的片段:
▼扫码下载应用。官网提供了稳定版和公测版两个版本。我这么酷的人当然选择公测版啦。
注册帐号和手环绑定很简单也很顺利,略过不表。第一次连接手环时有一次手环的固件升级。当然选择升。
1.时间显示
这货支持抬腕亮屏,准确率还可以,经过简单训练后基本上有效率在80%左右。亮屏有点迟缓,抬腕后总是要停留个1-2秒才会显示。不过即使抬腕不亮,用手指触摸一下表面,时间就会立即显示出来。
只是时间的显示方式有点烧脑,看图▼。
首先点亮彩灯表示时针位置,随后点亮闪烁的绿灯表示分针位置,所以图中显示的时间是9:55,准确点说,当前时间在9:53至9:57之间,精确度勉强够用。只是觉得如果表盘像普通手表一样印上12个刻度或者数字应该可识别性更好些。
至于亮度,肯定没有小米手环那三颗耀眼的LED亮,正午的太阳直射下很难看清,阴天或者室内没有问题。
顺便提一句,Bong X的腕带很柔软,基本做到了官方所号称的“无感佩戴”。
2. 通知
手环的通知功能只支持来电、bong消息、短信、微信、QQ通知,每一种通知可以自定义显示图案和振动方式。然而显示图案并没什么卵用,手环上又不能显示通知内容,感觉到手环振了还是得掏手机查看,根本不会再去看手环。
不能自由添加可推送通知的应用,这点不爽 。如果能推送张大妈的通知,将来剁手岂不更痛快。
▼微信有消息
3. 运动状态显示
Bong X手环不像其它手环一样显示统计的步数,甚至在手机应用中也很难找到当天的步数统计数字。取而代之,Bong的健身管理是以热量消耗为关注点的。这在文章的下半部分会给出详细说明。
在手环显示时间的时候,用手指在表盘上向左滑动,手环会以黄色的进度条的形式显示当日起身活动时间的完成比例。再次滑动,会以红色进度条显示当日热量消耗计划的完成比例。再向左滑动,会回到时间显示。
4. 静音闹钟、支付验证、手机解锁、双向防丢
静音闹钟有,其它功能一律欠奉!!!大概Bong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经的健康管理设备应该干的事情吧。
好在咱会玩安卓神器Tasker,简单做了个自己最需要的手机自动上锁解锁功能,实测也很好用,配上手机的双击亮屏,感觉比指纹解锁还利索(其实此时心里想的是,张大妈赶紧让咱抽中一个带指纹的手机吧… )。
四、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功能一定要重点说,毕竟这是人家主打的功能,况且和我接触过的其它手环比,确实有其独到的地方。
1. 私人定制的目标管理
Bong手环和手机应用有意识地弱化了计步的概念,甚至在应用中也很难看到其统计的步数,取而代之的是,Bong使用了热量消耗作为健康管理的基本单位。
在输入诸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个人数据之后,Bong针对个人身体条件,提供了一个建议的“平衡目标”。这个“平衡目标”就是给你平时的日常作息进行评价的标准。
手环上亮屏显示时间的时候,用手指在表面向左滑动,会依次显示当日起身活动时间的完成度(黄色灯带)和热量消耗的完成度(红色灯带)。在手机应用上,这两个指标的完成度也是在主界面最显眼的地方显示。
2. 运动状态识别
当天的运动统计,在手机应用上是以时间线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时间线
上图是我某一天的活动时间线,这是典型上班族最普通的一天。Bong把这一天中的活动状态分为眠、静、散步、健走、运动、活动、交通工具等多种类型。
先解释一下,从21:30-22:25这段时间,它识别为“眠”,实际上那时段我是在床上躺着刷iPad,不是真的睡眠。而从23:42-23:58的那段“运动”,请无视吧,我发誓那段时间本人只是洗漱和铺床而已……
开始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从早上7:20至晚上19:28之间,除了中间有2分钟的“运动”之外,一直都是“静”的状态。事实上,这段时间我经历了起床 、洗漱、准备早餐、吃早餐、开车上班、在办公室上班,包括一些零散的活动。这些动作难道都没识别出来吗?
其实不然。点开其中一段 “静”右面的箭头可以查看这段时间的详情。▼
除了开车没有识别出来(因为当时我没有开启手机APP上的运动轨迹功能),一般的走动和起身都有记录,只不过消耗热量太少,bong不认为这是有效的“运动”,所以不算在运动中。
当我把运动轨迹功能打开后,发现手环可以准确识别驾车和室外运动,而且会适时记录运动轨迹。▼
点击表示定位的红色标志,会打开地图,显示此次运动的轨迹,这对跑步爱好者比较有用,而且轨迹记录的开始和停止是全自动的,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很赞。可惜的是,轨迹并不能导出,所以无法利用更专业的运动软件分析运动的各项参数,有些遗憾。
轨迹记录当然这是靠的是手机的GPS定位功能,会造成手机额外耗电。好在当它判断你在“静”的状态或者零散的室内活动时,并不会使用GPS定位,考虑非常周到。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手环识别出你开始“有效”的运动时,它会震动一下,并亮起一段闪烁的红色LED灯,表明这是有效的健身运动,此后每隔5分钟会多亮起一段红色LED,告诉你“有效运动”的时间长度,直至这段运动结束为止。
经过反复测试体会,我感觉手环根据活动的激烈程度判断出来的运动类型依次是:眠-静-活动-散步-健走-运动(从弱到强)。再激烈的运动如跑步游泳之类的我还没试出来。
▼官网所列出的可自动识别的动作类型。不知为啥跟时间线上的运动类型对不上号,也许是因为我用的是公测版的原因。
Bong同步数据的过程似乎是,手机应用先把运动记录数据从手环读取出来,然后上传到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分析,再从服务器把分析结果下载下来,在应用中显示。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当然比手机强太多,所以这可能是运动状态识别比较准确详细的原因吧。而且当你用另外一个手机登录时,服务器上的历史运动数据会同步到这个手机上,同样可以得到完整的历史数据。这种方式也有缺点,如果网络不好,可能当时得不到运动数据的分析结果,或者要等待很长时间。
3. 睡眠监测
▼深睡浅睡的判断准不准就不知道了,反正时间挺准的。
睡眠状态是自动识别的,不用手动切换。中间那个小贴士有点意思,似乎是提醒我睡得太晚了吧。其实本人晚上喝了咖啡照样睡得香。
五、互动
Bong的手机应用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玩家互动功能,不过我的朋友圈中没发现有玩这个的,所以也就没有仔细体验和挖掘。只是这里面的“寻找和你一起睡的TA”,感觉有点无厘头。
六、应用拓展
手机应用提供了不少拓展功能,有点类似软件插件。拓展极大丰富了手机应用本身的功能。
▼应用拓展
前面说了,Bong有意弱化了计步器的功能,如果你一定要知道总的行走步数的话,安装“计步器”扩展就可以搞定。
有几个拓展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这个“我的一天”,把枯燥的健康数据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再比如这个“活法儿睡眠助手”,能根据你的睡眠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处方。▼
七、总结
对于这个长得像玩具手表一样的智能手环,初看起来貌不惊人,似乎功能上不如那些能显示日期时间、电话短信的大屏幕手环,价格上不如小米手环那样亲民。但是,好东西需要慢慢地品味,需要用心去体会。
根据我使用bong x这两天的感觉来看,它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在很多细节上都能体会到厂家的用心,健康数据确实有参考价值,还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过多的干扰。
知乎上有人说:智能手环应该就是一个你不需要关心她,但她会一直默默守护你的东西。我觉得Bong X算是做到了。
这手环我会长期用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