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件 Orbi Mini RBK20 AC2200M分布式路由器使用总结(安装|设置|信号)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海绵菌
-
摘要来自:2019-07-1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网络无死角的奥秘? 跨楼层路由利器:NETGEAR 网件Orbi Mini 使用体验》的片段:
安装:
将主体与光猫相连,下图中黄色位置为wan口,插上电源,启动orbi。
红色的网线是连接我的台式主机的,Orbi Mini主体自带三个千兆lan口,直连很方便。
打开手机连接网络,输入预设的密码,就能登陆了。
接下来打开手机的浏览器,在手机中就能完成简单的设置:
无脑点击下一步就能完成主体的网络连接,甚至不用输入宽带账号和密码:
继续根据提示来设置分身,分身连接也很简单,插上电源开机即可。
如果第一次没有搜索到或者连接上,可以在两分钟内分别按下分身和主体背后的Sync键,会自动搜索配对。
如果想要安装更多的分身,用同样的配对方法即可。
另外,想要改换成自己容易记住的用户名和密码也是很方便的,同样在手机上就能设置完成~
固件升级之类的,在线就能检测升级完成:
使用体验:
接下来就是实际使用体验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了解一下Orbi Mini的连接原理:
之前开箱的时候有提到过,三频连接是Orbi的特色之一。
单体路由的常规2.4G,5G频段,这个很好理解,另外一个就是主体与分身之间有专属5G通道。
这也是Orbi Mini在信号的拓展和覆盖上的优势,2 X 433M的专用5G双通道,让主体和分身间的数据交换和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密和牢靠。
同时,虽然orbi会同时发射2.4G和5G的信号,但是在wifi连接时,会被整合到一个WiFi名称(一个SSID),跨楼层自动为用户切换。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
主体和分身一共有4个频段,Orbi Mini通过无线mesh技术,建立了可以多跳的无线链路,在频段间自动切换,自动寻找信号最好的频段通路,达到无缝连接。
再也不用手动去连接最优网络了。
手机搜索wifi只有一个ssid,整合效果棒棒哒~
实际体验中,我看着手机屏幕从楼上到楼下跨层走动,可以看到wifi信号会从满格变为3格又变为满格,但并不会断网。
跨楼层自动切换的无缝连接体验还是不错的。
Orbi Mini 还采用了MU-MIMO技术:
MU-MIMO是一般高端路由才会用到的技术,文字解释比较复杂,看宣传图就秒懂了: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是单核cpu进化到了多核cpu,总体速度和使用体验都会有不小的提升。
不过要MU-MIMO发挥作用,手机等终端也同样需要支持MU-MIMO技术。
这几年上市的新款手机已经有不少都支持MU-MIMO了,个人感觉这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前准备好有MU-MIMO的路由器,这波应该不亏。
再来看看主体与分身间的连接:
因为Orbi Mini主体与分身间使用的是专属的5G通道,我们都知道5G与2.4G相比,虽然速度快些,但更容易发生衰减的问题。所以在orbi分身的摆放时,需要稍微动一下脑筋,找到最合适的摆放位置。
于是我尝试了一下几个摆放位置:
位置一:
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二层的蓝点为orbi主体,我把分身放在了一层客房的床头柜位置。
主体和分身的位置关系是垂直的,等于中间隔了一层楼板。
连接完成后,分身发出蓝色的光芒,表示连接信号优良!(灯光会在几分钟后熄灭,不用担心光污染)
在分身旁测速得如下结果(进户为100M带宽),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之前的单路由,信号衰减少了很多,基本做到了宣传中描述的分身不减速。
接下来在原来的信号盲区做测速看看(红色区域):
虽然下载速度变慢了,但上传速度几乎没有衰减。这样的网速对于移动设备上网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同时,延迟也只有14ms,即便打游戏也不会坑队友啊。
对于这个结果,我个人已经相当满意了,毕竟原来这里是信号盲区啊。
尝试刷了下大妈APP,原创文章的图文刷起来嗖嗖的。
试了下播放b站的视频,也是相当的流畅~
本着好奇的态度,继续换位置测试:
位置二:
这次将分体放在一层电视柜的位置,主体与分身之间的连接除了一层楼板外,又多了一堵承重墙,但连接状态依旧是蓝色(表示信号良好)。
我们来看看测试区域的网速会有多少:
网速依旧稳定在令人满意的状态。
位置三:
将orbi分身放在一层大门旁的鞋柜上,这里距离本体已经有比较远的距离了。
连接完成后,分身发出琥珀色的光芒,表示信号连接不是特别理想。
毕竟主体和分身间是走5G连接的,5G信号随着距离的加大会衰减的比较厉害。
此时在分身旁测速,得到如下结果,可见主体与分身的连接质量,对于实际网速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在测试区域得到的结果如下:
位置四:
将分身放置在餐厅的角落,本体与分身间的距离叠加了跨层,基本上已经是屋内的极限距离了。
此时分身的信号灯会发出红色光芒,即表示无法成功连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