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 T1 MK2 头戴式耳机外观展示(网罩|头梁|耳机线)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haagen
-
摘要来自:2019-09-04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退烧之选— 拜亚动力 T1 MK2 头戴式耳机 开箱》的片段:
耳机本体是经典的“拜亚”外观,对称设计,一体式的头梁。头梁的连接处是铝合金的材质感觉比较坚固。
双边进的可拆线设计,耳机外壳是塑料和金属网罩的复合设计。
浅香槟色的主体网友普遍评价比较土,虽然我有同感,但耳机嘛外观只是其次 不是么
头梁采用了二段式缝制,与头部接触部分到外部大部分是一块正皮,顶部则是一块反皮,上面用烫印的工艺印了拜亚的商标
至于为何要两块皮来缝制?为何不能一块皮来包裹?我也不太懂就是了
头梁采用的皮 质感还不错 触感像是真皮不太像是PU,但保养起来比较麻烦,如果长期使用不注意保养很容易磨破。
头梁里面包裹的海绵很柔软,虽然面积不够K7XX系列大,但长期使用并不觉得比K7XX累,反而更舒服
侧面网罩“拜亚动力”的标志并不明显,很不容易才找出一个合适的亮度和角度拍出来
头梁连接处内侧,一边是序列号以及方向标识,方向标识旁边有盲操作的点
另外一边是MIG……
两边的外侧都是拜亚动力的标志。这种设计个人认为有点不严谨,首先方向标识以及盲点都在内部,比较难让人一拿到手上就分出左右,而且盲操作的点设计在里面,非常不容易触碰得到。
这是整个设计让人感觉比较差的一部分
接下来看随机配送的非平衡7N OCC耳机线
随机耳机线是一根3.5转双3.5的Y形非平衡线,随机配送一个带螺纹的6.25转接头
线的输入端印有拜亚标志
对于螺纹转接头,个人感觉比较鸡肋。首先是否对于稳定性的增强我是存疑的
其次螺纹转接头的兼容性很差,基本上只能这跟线用了……
不过就如我之前K712开箱那边说过,你如果换线,也不差那一个转接头的钱了
接耳机的输出端则没有印刷,而是采用直接成型的方式把方向标识成型在硬塑料上,这样的好处是比较耐用
除此之外还采用了不同颜色的插头分辨方向
左方向标识的背面有盲操作点,右边则没有,也方便了盲操作的时候分辨左右
听感
3.5mm可拆线是当初选择耳机时候的一个很大的考量,之前为K701做的耳机线就是用了3.5mm的接头。
本来想直接上之前做的欧亚德102ssc线试听,但是…
线头太粗卡住了
粗略一比,欧亚德的头还真的比拜亚原装头粗那么一点
仔细测量 欧亚德插头的直径约为8.5mm
T1原装插头则为8mm
差了0.5mm Are You Kidding Me!?!?
没办法,只能上原装线试机了,毕竟原装线也不差啊,好歹是7N OCC
试机组合还是那套TEAC UD-301魔改 + DIY HA5000
因为HA5000之前是为K701打造的,所以增益比较低约为3.5倍,上T1之前先更改下增益,增加到约为9.5倍
拜亚的风格刚上耳确实有点不太习惯,因为习惯了K701那比较刺激的中高频,感觉拜亚比较平淡。
但是各频段的衔接处理确实要更加顺滑,高频也不像K701那样刺耳
解析以及声场暂时没感觉有十分突出,不排除是线以及煲机的差别,因为之前是同期买了古河的PCOCC为K701做了另外一根线,与欧亚德的102ssc比起来声场,解析以及通透度确实逊色不少,由于之前那条古河线做成了平衡线一时改不过来,所以暂时没办法在同等条件上测试…只能留到日后补上。
煲机一日之后的补充
在轻煲机了一天之后(约12-14小时),T1有明显增强,估计在煲开之后表现会更佳
此外已经购入了插头准备对耳机线进行改造,听感部分会稍后详细补充。
------------------------------------------------------------------------------------------------------------------
总结
没听过森海800 因此这里也不能下结论谁更好,对比AKG中端来说,拜亚T1虽然缺少了一点味道,各方面表现均衡,没特点,也没短板,也许这才是拜亚应有的味道。
优点:
1、做工好
2、3.5mm可换线 平衡设计 可玩性高
3、德国制造
缺点:
1、贵……说实话这做工这音质收这价钱还真不能说贵,但6K确实也不便宜就是了
2、设计上有些细节反人类
-----------------------------------------------------------------------------------------------------------------
最后要称赞一下本次拍照时候所用的照明装备:山田照明 Z80-PRO II 显色性与色温无可挑剔
这货虽然也是近期购入的,但海淘的时候选择了香港人肉带回,去掉了包装所以缺了一篇原创
说白了就是懒……
感谢各位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