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 ATH-IM03 入耳式耳机使用总结(佩戴|隔音|听感)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要有音乐,要有光:Audio-Technica 铁三角 ATH-IM03 三单元动铁耳机》的片段:

佩戴感方面,即使是换上了最小号的硅套,依旧会顶的耳道很难受,尤其是刚开始佩戴的时候,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对于介意的同学来说决定是减分项。也曾试过记忆海绵套,但是效果不佳,还不如使用最小号的硅套。另外,由于耳机的腔体比较大,可能会硌耳,尤其是想睡觉时戴着IM03的朋友,想一想就好了,这货基本与任何姿势的睡眠无缘。还需要说的一点是,原装线的记忆金属虽然可以方便固定佩戴,但是每一次带上的时候都不得不调整一下才能完全舒服(是我方式不对还是强迫症呢?),而且耳机的佩戴方式是倒着挂的(是该这么说么?),线是从耳朵上方绕到耳后利用记忆金属固定位置,所以想着一秒钟挂上耳朵也是不可能的,基本上楼主都是用坐电梯下楼的时间来戴上耳机,从11楼到1楼,电梯门一开,耳机也戴好了 。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铁的隔音确实好到没朋友。戴IM03走在路上听歌,如果不是有人大声地喊你名字,恐怕你根本就听不到。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变成了聋子,听不到路人的交谈声,也听不到汽车的轰鸣,唯有音乐了。优秀的隔音确实让楼主震撼了一番,在嘈杂的环境中依旧能欣赏美好的音乐是一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不过,这也就带来了另一个麻烦:要是想一边和人聊天一边听音乐,要么让你朋友发疯一样大喊大叫,要么只能戴一只耳机。这个时候合线设计的弊端就暴露了:你戴着一只耳机,由于分叉处太高,另一只却只能垂在你的衣服上,非常范儿,不对…是 犯 二 的表现。就算上衣有个口袋能把不用的耳机放进去遮遮丑,挂在外面的分叉线始终让人无可奈何…

听感,对于刚入门的木耳来说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分享,如有不足,求轻喷。要说听感首先得说常听歌曲的风格和类型,作为一个奇葩的90后,13年我热衷邓丽君,15年又开始欣赏起了蔡琴阿姨独特的中音 总之,我听的歌几乎与我身边的人相差了好几个年代,这算是暴露年龄么?总体上,女声居多,但不是ACG,以流行为主,偶尔来点民谣也是极好的。机遇这样的需求选择IM03似乎很对又似乎不太对,因为据说ACG才是这货的强项。

刚入手时的听感,只能用惨淡来概括——再结合吝啬的包装你几乎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假货——什么都没有,低频就跟敲在塑料上一样,发闷;人声靠前,给你的感觉是歌手好像站在与你同一条水平线上或者你头顶唱歌,但是人声和乐器的分离度很好,但有一点点矫枉过正,分离的好像两者各自忙各自的,是两套系统而不是有机结合的一首音乐。解析还是不错的,听丁克森版的《大海》,开场海浪的声音基本被还原出来了,但相比起MX985还是有一耳朵的差别。高频表现也就一般,听张靓颖的《印象西湖雨》就感觉扯破嗓子也上不去一样;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闷,闷,闷。如此惨淡的声音加上佩戴上的不适和廉价感十足的观感确实让人心寒。

不过,听一段时间之后,或者说煲一段时间之后,效果大有改进。首先说低频,和追求动次打次的侧B不同(先为Studio Pro正一下名,PRO是Beats里面听感最不像Beats的,表现确实值得称赞,改日我再分享吧),虽然低频一直是动铁的痛,但是IM03的质量很好,低频到位,听蔡阿姨的《渡口》开场的鼓声虽不如MX985来得震撼,但是基本到位,比较饱满。人声方面,女声确实不错,给老铁封一个女毒世家也不为过。人声不再那么靠前了,退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想象一下基本上就在你面前3~5米的距离吧。解析有一丁丁的进步,不过网上有说用一段时间会降解析力的,有待考证。高频进步倒是很足,还是张靓颖的《印象西湖雨》,一下子通透了,声音亮了不少。看来IM03确实是一条需要煲的耳机,也许这也是动铁的必然吧。

说完了佩戴感和听感,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价位买IM03是否合适。诚然无论是IM03还是同一梯队的UM30、SE535,国行的价格都着实坑爹。但这三个产品本身都是很优秀的,素质经得起考验,问题就在于三者风格取向差异很大,SE535人声咬耳,但是确实最好;UM30拥有最好的佩戴感,也比较杂食;IM03似乎夹在了他们中间,靠价格优势赚了不少人气。网上有很多三者的比较,在这里就不赘述,楼主只是觉得,IM03的素质对不起国行2000+的价钱,入手日行还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要有音乐,要有光:A...》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