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 SW240专业摄影显示器使用总结(画质|侧漏|色彩|色温)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SlayeRBoxeR
-
摘要来自:2019-04-26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熊猫视觉色彩研究站 篇三:3000预算的摄影用显示设备是怎样的水准?BENQ SW240迟到的评测和使用心得》的片段:
目前高端显示产品解决这个两难的办法一般是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采用混合调光的模式– 即低亮度下超高频PWM调光的,此时肉眼几乎无法察觉PWM的闪烁,中高亮度下采用DC调光的办法。第二个办法,就是干脆设定一个阈值,让显示器的亮度最低只能降到30-40CD这个程度 – 而此时连高频PWM都不会触发,因为让用户看着显示器菜单亮度为0的时候,实际亮度仍有30-40CD(已经极低了),此范围内采用DC调光。在EIZO和NEC的产品线中,由于采用的零配件和方案较为高端,目前其专业产品线普遍采用第二种办法,而且正在保持低亮度下画质的同时努力向更低亮度的触发阈值努力。
III 侧漏表现
至于侧漏问题也是祖传的了。不过这个问题除了价格很贵的高端屏幕之外,常规的液晶面板都比较普遍。
五、 色彩数据分析
I 出厂色彩表现
SW240共有12个出厂色彩模式,其中包括5个校色用的模式(校准一、校准二、校准三、自定义一、自定义二)。也就是说,SW240可以同时最多保留5个校好的色彩模式参数,三个直接保存在硬件中,两个需要系统ICC配合。其他的七个模式,包括常见的AdobeRGB,sRGB,Rec.709和DCI-P3四个模式,其他的诸如黑白、DICOM和暗房模式指向性较强。
首先将显示器回复工厂模式,使用i1 Pro 配合Lacie Blue Eye Pro以及某未公开校色器和软件对每一个模式进行测试,几个较为常用的模式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SW240的几个主要模式下,色彩精准度确实达到了宣传中的dE色差均值〈2的状况。但可能是因为出厂校色的时候,生产商佳世达的校色用的分色校色器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正,因此在色温控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每个模式大约都有250-350K左右的偏差。对于眼睛比较敏感的用户来说,这个偏差肉眼比较明显,因此建议校色。
同时,也因为这个色温问题,几个主要色彩模式都未能通过瑞士UGRA认证:
但从总体来说,SW240的出厂色彩还是比较有保证的,尤其是考虑到他的价格,能有此表现已经相当让人惊讶。
鉴于摄影和图片的色彩空间重点基于AdobeRGB和sRGB这两个模式(关于摄影图片处理的广色域和sRGB之争,在上文有一个简短的讨论),接下来我们将首先分析我测试过的一些显示器基于AdobeRGB和sRGB模式的横向对比。这里我们使用DisplayCAL校色软件。首先,用分光计为分色计i1 Display Pro制作一个单独针对SW240的矩阵文件进行矫正;
再加载官方的ICC文件,用DisplayCal测量490个色块,以dE2000为标准来进行深度检验(这里请特别注意的是,单独使用分色校色器或分光校色器针对屏幕进行校色和测量都存在缺陷。分色校色器在缺乏分光计提供的显示器连续光谱特性的矫正或者校色软件中关于显示器光谱曲线特征的支持下,校准和测量的结果通常是不准确的,包括柯尼卡美能达等价值高达六位数的分色校色仪在内。尤其是白点的判断,有时候甚至会误差接近上千K,具体问题我将来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讨论。因此,对于很多测试中的色差测量数据甚至包括工厂的出厂校色单,在排除造假的前提下,都请客观理性看待)。红色代表超标不合格。
通过类比发现,SW240的出厂色准在专业显示器中处于中等位置,如果针对部分色块和白点的把握更好的话,出厂色彩的应用潜力应该会更大。
II 常规校色
为了区别硬件校色,同时软件校色感觉过于生硬,这里干脆就叫常规校色好了。在进行软件校色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觉得SW240很有创意的地方,那就是BENQ在自定义色彩这里开放了针对等色彩空间和RGB增益调整,这样可以让用户在显示器的各个色彩空间自行调整显示器的各项色彩参数,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大多数厂商并没有把这个自由调整选项下放给用户。
这里使用i1 DisplayPro+DisplayCal进行软件校色,针对i1 Display Pro进行矫正。
使用软件校色必然会导致色阶损失-有些朋友喜欢用色阶压缩,其实是一个概念。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在本次校色中损失掉了10.5%的色阶,剩余约89.5%。一个差强人意但还能让人接受的结果。
软件校色的结果倒是也基本让人满意,在基于490个色块的验证下,dE2000色差均值〈0.2,灰度色度偏差也〈0.5。对比度也保留在820:1的程度上。
瑞士ugra也是全绿成绩通过:
在软件校色中我使用了AdobeRGB作为显示器的色彩空间,从验证的角度看,色域覆盖的契合度也较为完美:
对比之前评测过的几个型号数据,超标部分用红色标记。相对来讲,软件校色后几个型号从色差数据来说差别不大,SW240相对在第二军团和同价位的产品,类比来说,使用软件校色的办法,也相对可以保留更多的色阶,应该说驱动芯片和14 bit 3Dd LUT功不可没。
六、 硬件校色系统和均衡补偿系统
I 硬件LUT校色体系
在之前的评测中已经多次提到硬件LUT在硬件校色中的作用和优越性,如色阶无损,全自动校色,硬件色彩管理等。在之前,BENQ此前采用的硬件校色方案为X-Rite为其量身打造,基本和DELL、ASUS和优派几乎是一个团队打造出来的,因此引擎基本一致,而且仅支持X-Rite的校色器。经过数年的进化和改良,BENQ现在使用硬件校色的软件叫做Palette Master Element(以下简称PME),支持的校色器除了传统的X-Rite系之外,Spyder的产品也开始支持了。
PME可以在官方地址下载到
在本文开始撰写的时候,BENQ的校色软件版本在中国官网还并未更新,因此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我还在使用老版本的软件,因此第一时间我就向BENQ反映了软件版本的问题。但是当我完成测试后一件让我又惊又喜的事情发生了 –BENQ的软件更新到了1.3.3。必须要对BENQ的解决问题效率点赞– 但是,我就不得不重新再进行了补测,同时也耽误了此篇文章与大家见面的时间。不过正好,我们也可以看看BENQ的这两版软件的区别。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上一个版本BENQ软件的表现:
首先指定显示器模拟AdobeRGB色域进行校色,设定参数如下:
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校色,校色完成,但是出来的结果比较诡异,设定160CD的校色亮度,实际只能达到100CD;设定D65的色温,PME校色完毕回报只有6300K上下,这是一个不小的偏差。
PME完成后进行一次色彩检验,在色差上,倒是通过了:
检验是否是硬件校色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看色阶是否无损。根据显卡校准曲线,确定判断无损,确实是硬件校色。
通过DisplayCAL对校色后生成的ICC文件进行检验,发现PME校色完成后的ICC文件存在一些问题,不知为何设定为D65的色温进行校色,但是PME校色完成后生成的ICC文件显示是5000K色温的,而且色域是个大于AdobeRGB的结果。
当系统自动加载PME生成的这个ICC文件后,校色结果自然是无比惨烈了:
可以看到,PME在校色完成后,平均色差破2,白点和ICC的偏差高达13.62,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不及格的成绩。经过排查,我发现生成的ICC文件不对劲:ICC的白点指向5000K,亮度指向101CD,但是实际色温和亮度都在6500K和140CD上下,虽然和设定的160CD仍然有差距,但是此处高度怀疑是PME生成的ICC的锅。
发现问题怎么办?当然是解决咯。为了检验是否是PME惹的祸,我手动将系统ICC文件替换成了标准的AdobeRGB文件,不再使用PME校色后生成的ICC文件。果然,校色结果检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色差均值回到了1的位置,白点偏差也控制在了2以内,一个能接受的结果,对比度也达到了标称的1000:1甚至略有超出。可以说,硬件校色其实是成功的,但是生成的ICC文件惹货了。
尽管替换了ICC文件后PME的硬件校色在色准上基本达标,但是灰度和ugra认证上,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
色彩空间的覆盖倒还是表现不错:
综合来说,考虑到系统ICC文件在基于系统平台色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的位置,因此用户一定要注意,如果你要使用硬件校色的话,一定要手动切换掉系统ICC文件。否则PME校色完成后自动生成的ICC文件加载到系统中,会导致整个色彩管理体系的崩盘。当然,如果SW240工作环境并不需要系统的ICC体系加持的话,那当然更好,只是作为一款定位为摄影用的显示器,绝大多数工作环境应该都还在系统ICC体系下,因此还是希望BENQ在后续的更新中尽快修复这个问题。
类比一下几个型号的硬件校色后的色彩深度分析。红字为超标,黄字为达到印刷标准但是无法达到影视后期I级监视器标准。
总体来看,在替换掉ICC文件后,SW240的硬件校色取得得成绩也可满足其摄影显示器的定位。期望BENQ后续对软件进行修复,目前PME似乎还只是个半成品。
2019年4月21日更新:
在BENQ将PME软件更新到了1.3.3之后,基于测试的基本设置要求– 色彩空间设定AdobeRGB,亮度设定160cd,gamma设置到2.2后,使用i1 Display Pro完成校色。基于在上一个版本硬件校色中出现的生成ICC文件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新版本软件下是否修正了这一BUG:
在模拟AdobeRGB的情况下,ICC文件的白点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是ICC文件的色彩空间仍然是一个大于AdobeRGB的范围,因此生成的这个ICC同样还是有BUG。
在模拟sRGB的情况下,这个ICC的色彩空间怎么解析出来仍然是一个超大色域?模拟P3色域和Rec 709仍然同样出现了这个问题。好吧,我词穷了。
ICC有问题,那么基于这个ICC的校色结果自然就惨烈无比了(模拟DCI P3):
所以还得替换成标准ICC文件,果然正常许多了(模拟DCI-P3)。不过,等一下,这个对比度是什么个状况?只剩下350不到了?连模拟其他色彩空间的硬件校色,也都只剩下不到350:1的对比度了。
由此可见,新版本的软件尽管修复了在ICC文件上白点的问题,但是在色彩空间信息等方面,仍然问题依旧,因此依赖操作系统的用户仍然需要手动替换掉ICC文件。但是心版本软件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比度下降 – 尽管对于印刷出版领域,这个数值是够用的,但是对于视频回放来说,这个问题比较严重,甚至还不如老版的软件了。因此结论和之前不变– 除了特殊情况,否则个人仍然还是建议SW240使用软件校色。
II 均衡控制系统
说起均衡体系,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是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用户在拿到冷暖不均,甚至大花脸屏幕的时候,心中的那一万只草泥马似乎正在轰隆轰隆路过。而对于行业用户而言,在印刷和视频后期领域,对于均衡度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SW240似乎在均衡性上并没有过多着墨。和之前的BENQ专业显示器相比,SW240在菜单中确实没有均衡度开关这么一个选项。但是作为一款摄影用的显示器,不提这个似乎都有点不好意思。那么难道是SW240阉割掉了均衡控制,用户就只能看人品中奖似的选购屏幕了么?
也不是哦,SW240这里潜藏着一颗小彩蛋。那就是实际上SW240的均衡是存在的,而且是自动设定好的。当用户使用自带的AdobeRGB,sRGB等模式的时候,这个选项就自动启动了。这里我将屏幕划分成25个区域,验证AdobeRGB模式下,到底均衡是否成功开启并取得较好效果。25个区域,每个区域均测试25%,50%,75%和100%四个等级的灰度。取四个等级中偏差最大的一个数据作为该区域的亮度、色温和色度表现,结果如下:
红色部分为超标部分,黄色字体部分为达到印刷标准但无法达到影视后期I级监视器标准。这里简单解说这几项指标带来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