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旗舰机身 A9使用总结(画质|降噪|曝光|分辨率)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兰拓相机租赁
-
摘要来自:2019-07-16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SONY 索尼 旗舰机身 A9 测评》的片段:
这次的理论画质测试,有一个问题依然绕不开——出于某种原因,索尼相机在使用某些拍摄设置的情况下,ADC的输出会被限制在12bit。在索尼 A9当中,输出限定12bit的情形包括:
连拍(无论多少速度,无论机械/电子快门)
Auto BKT(自动包围曝光)
B门
长时间曝光降噪
比A7系列稍微好了一些的是单纯开启电子快门(静音拍摄),不开启连拍的话依然能保持14bit输出。而且实测单纯电子快门对于画质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影响大概0.02~0.05EVs的动态范围)。所以本次测试就基于12/14bit两种输出情况进行画质测试。
实际上对于一部速度机来说,连拍是不可能不用的功能,所以12bit输出的画质表现甚至比14bit更重要更受关注。但还是要按照基本法,我们先看一下14bit(无压缩)格式的画质表现吧。
测试设置:机械快门、单张拍摄。
Resolution 理论分辨率
转接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镜头,光圈设为f/5.6,ISO设为100,读取全画面中最高的MTF50分辨率数值。RAW转录Tiff,所有锐化和降噪关闭。
2400万像素相比2000~2100万像素,分辨率例行提升很正常。这个水平不过不失。然而有点诧异其实索尼完全是可以在索尼 A9上直接去低通的,佳能5D4带低通是因为照顾低取样频率的Binning视频,索尼 A9的视频是6K超采,按道理说去低通的影响很小,正面效益远大于负面,这个有点想不通,或许还是习惯使然吧。
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虽然说13.23EVs的成绩算不上什么惊喜,甚至有点惊吓(索尼这4年的新品动态范围一直都是一个比一个倒退,A7M2不如A7、A7R2不如A7R,这又来个索尼 A9),然而实际上有一个改进是可圈可点的——受益于采用先进工艺的高能效比CMOS,长曝光时的散热问题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改善。就是不知道类似的工艺去做一个画质底,实际效果究竟如何。
索尼 A9和佳能 1DX2、尼康 D5的理论动态范围对比如下:
具体数值可以去兰拓官网数据库查看。
总体来说就是基准ISO下佳能 1DX2>索尼 A9>尼康 D5,高ISO下尼康 D5>索尼 A9=佳能 1DX2。佳能这个翻身翻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实13.69EV的成绩也不算多喜人,但是奈何对手更不给力,所以就有了这么个段子:
——你就是2017年穿越回来的时间旅行者吗?告诉我2017年发生了什么?
——旗舰机身的宽容度跑分尼康倒数第一,佳能第一了,中间是索尼
——你放苟屁!
不知道当年天天把“旗舰速度机身宽容度没用”挂在嘴边的佳能粉丝,和持“无论什么相机宽容度高就是好”观点的索尼/尼康粉丝,现在作何感想……
Latitude 实际宽容度
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动态范围只在画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
与佳能 1DX2、尼康 D5的对比如下:
具体数值可以兰拓画质数据库查看。
实际的宽容度排位也是佳能 1DX2>索尼 A9>>尼康 D5,跟理论动态范围的排位相同。
根据我们以前的相机基准ISO曝光宽容度排位RANK分标准,索尼 A9的宽容度分数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
位于全幅、内置ADC架构相机里吊车尾的位置,仅好于APS-C画幅的尼康D7200,甚至略逊于初代索尼 A7。
High ISO 高感画质
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
与佳能 1DX2、D5的高ISO有效像素对比如下:
具体数值可以去兰拓画质数据库查看。
高ISO画质的排位顺序是尼康 D5>索尼 A9>佳能 1DX2,但需要注意的是三者之间实际差距并不大,排出名次来更多的是锱铢必较的这种对比,对于高ISO的实用水平来说,可以认为这三台相机相当。
根据我们以前的相机基准ISO曝光宽容度排位RANK分标准,索尼 A9的高ISO画质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
成绩不错,位于我们所有测试过的相机中的第四名,相对于自家A7R2也有差不多20%的进步。
理论画质测试(12bit)
前面我们也有讲到,对于速度机来说,连拍是一个不可能用不到的功能。而索尼 A9在画质方面的一个槽点就是开启连拍等功能(具体列表前面有提到)时,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会被限定在12bit。鉴于我们对于旗舰机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测试思路,12bit输出限定下的画质表现也是一个不可不测的内容。
我们将拍摄模式调到低速连拍,其它不变,此时输出的RAW文件便是12bit。以下测试结果均基于此设置。
Resolution 理论分辨率
转接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镜头,光圈设为f/5.6,ISO设为100,读取全画面中最高的MTF50分辨率数值。RAW转录Tiff,所有锐化和降噪关闭。
结论,在误差容限之内,可以认为14/12bit输出对于索尼 A9的极限分辨率没有影响。
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索尼 A9在开启连拍之后由于量化精度的下降会增加额外的量化噪声,导致底噪增加曝光宽容度下降。在开启连拍之后短时间曝光的动态范围会下降到12.96EVs,跌出13EV的“及格”线,这个表现可以说不算太好。长曝光的动态下降幅度则类似,详细数据和机型比较见兰拓画质数据库
Latitude 实际宽容度
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动态范围只在画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
12bit输出时的实际宽容度较14bit有所降低,而且随着欠曝深度的提高宽容度衰减(信噪比降低)的幅度有略微增加。随着输入信号的减弱,量化噪声对于画质的影响会慢慢显现出来。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12bit输出的影响也没那么大——至少不像字面上的差距(14bit是12bit的4倍)那么大。
12bit输出时,索尼 A9在我们宽容度排位RANK分当中的成绩如下:
也就是说开启连拍之后实际宽容度的损失在20.1%左右,说大不大,但是……这么一亏,就比不过尼康 D7200了……
要说连拍时候宽容度有用的场景,用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实时跟焦拍妹子拍娃然后后期调整时候处理头发丝里的彩噪了。或者衣服亮度低的时候也会面临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就是拍风光的堆栈操作,但是这机器本来就不太适合风光,所以这方面的影响可以忽略。
High ISO 高感画质
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
12bit输出对于高ISO画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幅度同样不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觉得我是一个记者我不拍RAW我只用JPEG这里就对你完全没影响了(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和没影响是两码事),JPEG也是从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当中生成的,传感器的输出限定在12bit的话同样会影响JPEG直出的高ISO画质——只是影响同样很小罢了,但对于锱铢必较的旗舰,总会让人感觉有那么一丝不舒服。
下面是ISO 25600时分别设为单拍/连拍、高ISO降噪关闭的JPEG直出100%裁图。
12bit输出时,索尼 A9在我们高ISO排位RANK分当中的成绩如下:
同样是12bit输出限定,高ISO画质的亏损相比宽容度方面来说亏损小很多,只有不到7%,除非有氪金写轮眼其实也很难看得出来。但是还是那句话,在旗舰机身本身排位咬得就很死的前提下,掉了7%的高ISO有效像素就使得索尼 A9憾负于佳能 1DX2。好在成绩依然优秀,对于日常使用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对于需要高ISO性能的用户,可以放心大胆的用连拍,实际上可能环境光闪烁造成的影响都不止这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