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T6吸尘器包装展示(充电桩|触点|橡胶垫|后盖|材质)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Y_S都说名字长醒目
-
摘要来自:2019-09-03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石头T6到底强在哪?石头科技扫地机型号那么多,到底怎么选?》的片段:
和小米有品的大多商品类似,石头的T6也是双层运输箱保护。本身就很结实的黄色包装箱,外面又多了一层保障,所以运输过程安心了。
侧面的产品铭牌,与S5系列类似,T6会按照颜色再分配具体的型号,比如曜石黑为T65RR。
开箱后所有的东西都摆放的规规整整,上面一层是附件。分别为10片抛弃型抹布;水箱和两块重复利用的抹布;充电桩地板隔水垫;水箱替换滤芯;说明书;备用尘盒滤网以及充电桩电源线。
底层就是T6的本体以及充电桩了。
充电桩比T4的更窄一些,但是底部前沿延伸得更长。充电触点由T4的侧触变成了下触,这个与S5系列保持了一致。
底部看拖扫系的防滑橡胶垫更多,前后分布,所以往地上一放更加稳固,俗说的推都推不动。
这个特性加上隔水垫的7个防滑垫,放在地上真的可以说是稳如泰山,机器人上下充电桩时都可保持纹丝不动。这也让充电桩可以放在不一定靠墙的位置。
功率T6和T4的完全一样,都是42W,这样也就比米家一代的55W更低了一些。
充电桩后盖打开后还是可以将线缆缠绕成需要的长度,并且左右都开了出线槽,方便搭配各种供电环境。
再来看看主角的T6。这次还是选择了黑色。进入充电桩的T6头部与充电桩连接,尾部在外,这也与我之前的米家一代和T4不同。看来拖地功能让整个机器人还是有了不小的外观变化。
虽说同样是黑色,但T6由T4的镜面变成了带有珍珠粉似的材质。很难说这两种材质那种更显档次,但T6的材质貌似更耐指纹。
顶部LDS激光测距传感器的顶盖带有金属拉丝纹理,大幅提升了T6的整体质感。
底下就隐藏着LDS测距系统:
按键开关变成了3个,增加了区域清扫的快捷按键。
机器人前面的传感器并不是一代的超声波而是回充传感器,这点与S5系列类似,所以T6刚一使用就让我感觉到回充定位特别干脆准确 。传感器下方的防撞橡胶条,算是第二层保护。为何说第二层,看我之后的使用测试。
侧面的大眼睛 —— 沿墙传感器:
打开上盖后,里面是尘盒和尘刷。清理主刷用的清理刷可直接放在机器人内部的存储仓里,这是我非常喜欢的设计,毕竟不用专门找地方放置(我之前是放在充电桩里面,还得小心刀片和尖角不能伤及电线)。
尘盒由于结构的变化,比T4和米家的稍微短了一些,同时又更宽那么一丢丢,容积应该相差不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新机器,感觉T6的做工品质异常的出色,精致的细节体现在任何地方。
石头机器人的logo在尾部,回到充电座后又是头部在里,所以外面看石头机器人的logo反而是反向的。
T6机器人后面没有了充电触点,全部变成了风道出口,理论上会更通畅,不过石头的机器人都是最大2000Pa的吸力,这点没有区别。
看看底部,相对于T4变化还是不少的:
新的驱动轮使用了Covestor耐磨胎面,耐用度会更高,并且侧面多了两个跌落传感器,是总数量达到了6个,之前的石头就表现出了可靠的防跌落能力,这次更上一层。
石头的浮动式尘刷模块可以尽量贴近地面还不会影响行进能力,是清洁效果保证的根本,很难想象新一代云米制造的机器人竟然去掉了这个功能。
尘刷使用的是最新的易拆尘刷,两端可以拆解,方便清理缠绕的头发:
前面有万向导向轮以及两侧的充电触点:
140ml的水箱以及抹布组件,这一大包一大包的看着就过瘾。拖布接触地面的毛绒部分和主刷同宽,两端是没有毛绒的,目的是为了不接触地面,避免把没有吸尘的地方和稀泥,真正做到每一块地方都是先扫再拖:
水箱上面标记了详细的安装和使用方式:
抹布的固定采用了定位槽导向并用魔术贴的快拆设计:
抹布全部做了封边处理,这边沿的缝制线条,都够精细的了吧。尾端有一个小滑轮,使拖地的时候更加顺畅。
和前面的内部细节表现一样,即使是水箱注水口这种地方的做工都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准,开孔精准也无毛刺。
水箱的出水两档可调。原理也非常简单,通过不同大小的进气孔来实现。
水箱的两侧有按压固定扣,松紧适中,哪怕是不把机器反过来,都很方便的拆卸和固定:
因为水质的关系,渗水孔的滤芯时间长了可能会有堵塞现象。4个额外的水箱滤芯用来替换使用。
10片抛弃型抹布并不是直接粘在水箱上的,而是有一片薄薄的支撑底板。而底板的固定方式和可重复使用的抹布一样,拆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