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牛T Air垃圾桶使用总结(充电线|电量)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铭科技
-
摘要来自:2019-06-26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垃圾桶也来玩智能,自动封口换袋远离脏污更舒适》的片段:
其实写这个晒单的时候,我也犹豫了好久,因为我连一个USB电流检测仪都没有 。但后来捞金币的想法最终还是战胜了羞耻心并且给自己找的理由是,检测测评,你有别人专业?所以为了写这个使用感受,我用了最土最土的办法——将常用设备电量耗尽,然后开始充电,想起来的时候打开来截个图什么的,就作为记录了
,所以你们要求不能太高。
土一、 第一个是XR,作为一款苹果以“续航”为广告的手机而言,讲真用下来觉得电池真的还是比较良心的,哪怕即将要出门下工地了,手机只剩下百分之三四十,我也不觉得要带移动电源或者充电器,所以买了几条PD线和坐拥几个快充头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少成就感……当天下午14:43的时候,手机电量终于奄奄一息,只剩2%,刚好传完图片的时候我顺便截了张图,然后拔出数据线,把饥渴难耐的充电线怼了进去,咚……并没有两声,开始充电。到15:02的时候,充进29%,到15:28的时候,电量已经到了66%,然后接着就是16:02的时候,到了88%,最后到达100%的时候,应该是在16:48之前,因为中间刚好有事临时走开,没能亲眼见证99%到100%的伟大时刻……
土二、接下来的是iPad pro10.5。19:42傍晚时分,经过一下午的折腾,终于将电量干到1%,怼上充电线开始充电,待我酒过三巡稍微有点清醒的时候想起来我的平板在充电而我还得截图,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20:20了,电量是45%,再到21:05的时候,电量上升到了81%,再经过35分钟艰苦卓绝的充电之后,爬升到97%,猜测此时充电的功率已经在想象中很牛逼的科学安排下降下来了,因为再过18分钟之后,电量才从97%涨到99%。最后的最后,跟手机一样,没能亲眼见证到100%蜕变的时刻……
土三、第三个实验对象是我那风烛残年的三星S7e,这是在我使用的安卓机里第二喜欢的手机了——第一部是LG代工的nexus4……但实在很没诚意的是,S7e的实验比之前的更为粗劣,因为第一张电量耗尽的截图居然连时间都没有截出来,后来只好再去相册里面查看图片属性,才得知第一张截图的时间是:22:26——接着就是任性截图了,姑且一看,由于花了好几千大洋买的手机用了不到3年已经卡的我没脾气了,所以对此并没有太多美丽心情对付。这个三星的系统是OTA到不能再OTA的最新系统,后台也以我能清得能力清的最少了。。。
土四、 最最最让我不能理解的要属接下来这个小米移动电源高配版了。由于没有USB电流检测仪,所以这个实验让我实在 疼!照片上面的时间是从exif直接加上去的。14:25的第一张图,移动电源已经电量耗尽,插上手机按一下开关键的时候,一格的灯闪几下就会停电的情况。14:26开始使用网易出的CC线(5A版)连接Anker充电器和“高配”的小米,一格灯开始闪烁。由于那天下午比较无聊,就是不是关注灯的变化情况,从15:21左右开始,第二格灯亮了;然后继续耐心等待,到17:25的时候,第三格灯亮了。本以为按照剧本,到晚上七点多最多到八点多,灯就会全亮我就可以上去选一位心动女生带走的
——不好意思,我是说移动电源就会完成充电的,但是一直到晚上九点四十多分,第四格灯还在闪烁!无奈最终,拔了充电器带着所有的家当以百米冲刺速度跑回宿舍继续这个不严谨的实验。终于!!!在22:06左右的时候,第四格灯终于停止闪烁,是否可以大概认为,此时移动电源终于完成了充电?!
后来去两个相关商品的参数描述里面看了一下之后,觉得会不会是跟这个有关——
小米:约3.5小时(18W充电器*,标配cable) ;约5.5小时(10W充电器*,标配cable); 18W充电器是指市面上支持输出为DC 5.0V/2.0A 9.0V/2.0A 12V/1.5A的充电器。 10W充电器是指市面上支持输出为DC 5.0V/2.0A的充电器。
Anker:(扯淡的Anker,官网跟我装高大上的E文,点右上角切换国家/地区的国旗图标到我大中国居然给我跳转到天猫了 )Specs:Total Wattage: 60W Input: 100 - 240V ~ 1.8A 50 - 60Hz PIQ 3.0 (USB-C Port): 5V ? 2.4A / 9V ? 3A / 15V ? 3A / 20V ? 2.25A (Up to 45W) PIQ 2.0 (USB-A Port): 5V ? 2.4A / 9V ? 1.66A / 12V ? 1.25A
因为小米移动电源支持的18W充电档位里面,并没有与Anker支持的输出档位有匹配的缘故?所以充电的功率最多最多……只停留在5V2.4A——也就是12W的水平?!这么说来A口充起来反而会更快?!
最后的最后,关于双口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充电功率的问题,由于我并没有检测仪,所以还是只能靠猜——用倍思的时候,如果先是插上PD口连接XR或者ipad,在A口接入S7e的情况下,XR或ipad会有一个短暂的断开再连接并响一声“咚”继续充电的状态(这个过程无论接入的顺序是哪个先哪个后,结果都一样,如果反过来的话,S7e会从“正在加速充电”跳转至“正在充电”),但是使用这个Anker充电器的话,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这是否印证了评论区值友说的双口快充可同时使用的说法?但是这个……作为一个两百多块的充电器,做到这点貌似并没有什么好说道的吧……
总结
土实验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来说说此次智商充值的心得体会:
优点:
外观好看,虽然体积上并不占绝对优势,但是圆润的边角处理对于不喜欢直来直去的人来说,还是更容易接受的;折叠式的插脚,也为便携加分且不易划伤其他物件(这个“优点”说的我的良心好痛!);做工也比手上现有的几个充电器要好上那么一丢丢……当然这或许是为了对得起这个价格;
充电时发热量比手里现有的充电器要小——指的是在给同一设备充电的情况,主要还是手机支持pd充的手机和平板而言,夜阑人静时也暂未听得有电流声或者莫名的啸叫……
比起另一款同样最大功率60W但为双C口设计的充电器(型号为A2029,价格贵上30元的这款),A口的加入,使得我不必在为我那些可怜的不支持type-c接口的古董设备在放一个充电器在边上,而且充电功率得以保障在15W左右。这也是当初没有买那款双C接口的缘故,当然紫米也是当初的备选项之一,只是好奇心让我选择了这坨……
缺点:
贵——当然按照时下的说法,这不是Anker的缺点,是我的缺点;
实际出来的体积,并没有让我感受到GaN的黑科技魅力,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个东西是不是又是另一个噱头而已……
镜面的设计让作为外貌协会成员的我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它再受更多的伤害而痕累累,另外这个指示灯的设计,虽然起初觉得刚刚点亮的时候给人以一种淡淡的科技感和设备电量低时给予的一种莫名的安全感,但是在我准备入睡的时候,反而觉得有点……特别是当我失眠的时候,我觉得要是能够设立一个独立的开关能够把它关掉——是不是我要求的有点多了?!
看评论区值友喷的槽点之一,是这个充电器支持的协议……这是否跟我上面的小米移动电源事件有关系?虽然因为这个看了半个下午的@充电头网,但最终由于自己只是一个工地搬砖人士,所以不敢乱发表什么有关于此的评论,这第四点的缺点,暂且作为请教各位电子达人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