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明 Forerunner 620 GPS心率表使用总结(心率监测|指针|训练指导|定位)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光年
-
摘要来自:2019-07-0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跑表旗舰:Garmin 佳明 Forerunner 620 GPS心率表详细测试》的片段:
上面刚说的是620的特色功能,其实HRM-Run这个才是最大的特色,不过由于太过重要,决定拿出来一章单独分析。
前面说过传统的心率带只支持单一的心率监测,后来才出现蓝牙心率带、可水下监测的心率带以及620所配的HRM-Run心率带,心率带技术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光电式心率手环对其的冲击。
HRM-Run心率带除了可以监控心率之外还内置了运动加速计,主要能提供如下分析结果:
1. 跑步动态
由于心率带佩戴在躯干上,而躯干的运动轨迹要相比手腕稳定很多,于是跑步动态主要监测下面三个参数:
1) 步频:步频范围一般在150~200,通常认为大于180的步频效率比较高。
2) 触地时间: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在160~300毫秒,高手会低于200毫秒。
3) 垂直幅度:幅度越小在垂直方向的损耗也越少,效率就越高,范围一般在6~13厘米,高手会小于6厘米。
在某次10k的训练后得到了如下的统计数据:
跑步动态数据以颜色表示效果,从图表上看我作为一个菜鸟在整体表现上就是个“良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后面的训练中确实也会有意识的对跑姿进行控制。
2. VO2max
这个名词叫做最大摄氧量,可能有些同学比较陌生,它表示的是一分钟内所消耗的氧气量,单位为升/分,可以用来衡量心肺能力,数值越大越好。
在使用HRM-Run心率带后手表会用指针指向对应色块指示出你的摄氧量水平,据此还可以获得比赛预测数据。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比赛数据预测和之前用过的手表的预测功能不是一个思路,之前的那块是根据每次训练成绩也就是耗时来进行估算,可以说如果你比赛的时候也按照训练时的状态和配速的话基本就是那个估算的结果。但是620的这个比赛预测是基于心率等参数来计算的,所体现的是当前身体素质能完成的成绩,当比赛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兴奋或准备充分可以达到比平时训练更好的成绩。所以基于HRM-Run获得的预测更有指导价值,而基于配速推算的可能更适合在赛前进行成绩预估。
关于VO2max的标准官方给出了如下图表:
3. 恢复指导
前面分析了很多620基于训练指导方面的功能,除了训练后的恢复心率监测之外,还有个恢复指导功能,它会根据刚刚完成的训练给出一个休息时间,在下次训练开始时手表会给出身体状态评估,告诉你身体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四. 在线分析
手表与电脑连接首先需要安装Garmin Express,在这个软件中可以设置无线热点登陆,这样手表就可以直接访问路由上传数据了。
这是网页版的在线分析系统,话说Garmin的在线分析系统一直做得不错,想当年我用Timex制定的Trainingpeaks的时候简直是恶梦……
在手机客户端上同样可以查看运动数据。这里还有个LiveTrack功能,在这里授权访问权限之后好友可以直接查看你的实时运动情况。不过这个功能需要借助手机的网络实现,也就是说必须要配合手机使用。
在线分析系统中可以设置训练计划并体现在日历中,每个训练计划项目都有内容介绍,点击每天的训练内容可以看到详细的训练安排。
社交方面可以查看其它跑友上传的跑步路线和训练情况,可以有所借鉴,比如这次北京和上海马拉松结束后就可以查看其他人的完成情况,互相激励。
其实还有个创建跑步路线的功能,貌似可以设置距离自动规划出来一条跑步路线,而不是这个功能一直是我想找的,不过没有设置成功,不知道是不是国内屏蔽了。
五. 准确性测试
GPS手表最重要的就是定位能力,包括搜星快慢,路线是否有偏移,距离统计是否准确。
620的搜星速度表现还是很不错的,静止状态下基本都会在半分钟左右定到。
关于路线偏移和距离误差问题,依旧在标准的400米跑道上进行测试,首先400米的标准距离可以很方便的对比出手表的误差。其次在400米这么短的距离内有两个弯道,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从路线上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平滑程度以及偏移误差。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620的GPS定位模式有“智能”和“每秒”两种,“智能”的粒度较粗,对于直道会忽略部分数据以获得更小的存储空间,而“每秒”则进行精细记录。所以这次测试也针对两种模式进行对比。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620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计圈方式,这次自动计圈距离设为400米,目的是查看路线显示的分圈点是否聚集在一处,越紧密表示误差越小。手动计圈则是每次通过跑道的某一个固定点时按下分圈键,然后查看每次分圈的距离和400米之间的误差。
上图表示的是手动计圈情况下的智能模式与每秒模式的距离误差,从结果可以看到,智能模式的误差稳定在5%以下,而每秒模式则在2.5%以下或者说基本准确。虽然我只列出了少量数据,显得可信度不够高,那么来看看跑出来的实际的路线吧。
上图能看到智能模式下的路线基本是折线,并有明显偏移。而在每秒模式下路线可以说很平滑,而且确实是围绕操场的,没有出现整体偏移。
自动计圈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到智能模式的分圈点要比每秒模式的分圈点更分散,这说明了智能模式的误差更大些。
上图是这次参加上海马拉松的截图,采用的是智能模式,没有发现明显漂移问题,距离误差在1.5%左右,考虑到实际跑动来回穿插,所以确实会多跑一段路。
之前有网友反馈620的路线有整体偏移问题,我使用的网页版和手机版倒是没有发现,如果有同学碰到的话可以看一下调用的是否是百度地图,地图纠偏功能是否开启。
还有一个加速度计的疑问也顺手测试了一下:
620可以测量步频,但是功能描述是在HRM-Run心率带中实现的,考虑到很多手表自身集成了加速计,于是也想验证一下620的本体是否同样集成。
在测试过程中没有佩戴心率带,开启跑步模式,采用变速跑,发现步频监测数字确实会进行改变。从而可以推断620和心率带都集成了加速度计,即使不佩戴心率带也能侦测步频。如果佩戴的话应该心率带的优先级更高。
六. 佳明 620 总结:
620作为Garmin旗下最高端的跑表,或者说作为业内最高端的跑表之一,在功能和准确性的整体表现上确实不错。注意,我这里强调的是跑表,如果把铁三和户外表拉进来的话,还有Fenix 2甚至是920XT在前方守候。
620自带的丰富功能可以满足跑者的绝大部分需求,新增加的HRM-Run心率带所拥有的跑步动态功能对用户来说十分实用。因为随着光学心率计的普及,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同学都更倾向于佩戴更方便舒服的心率手环,但是HRM-Run集成的加速度计可以监控包括触地时间、垂直幅度等更多信息,虽然很多运动手表也都集成了加速度计,但是也基本仅限于侦测步频,毕竟心率带是固定在躯干处,在跑步的时候更加稳定,可以获得触地时间和垂直幅度这种更高阶的数据。基于HRM-Run得到的VO2max和恢复指导加上在线训练计划功能增强了620的教练属性,而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记录器。
关于彩屏的问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体验感觉并非必需,但是有了颜色区分确实更直观且美观。看到刚发布的920XT同样采用了彩屏,由此推断Garmin后续的机型将会延续这个特性。
光说优点不是一篇好评测,那么就说说620现在的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一个是希望能增加根据位置自动计圈,这个还是比较实用的,而且无需额外的硬件辅助,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固件更新的频率,美国版的620早已增加骑行模式,而行货版虽然晚了不少时间但是还是更新了,考虑到同步更新需要解决汉化和调试等问题确实可能会有所延误,不过还是希望后续的固件更跟上速度。当然不是说美版的最好,毕竟国行的保修和中文界面还是有很大诱惑力的。
建议下一个固件升级时增加和Forerunner 15一样的日常运动记录功能,实现类似智能手环一样的步数统计,可以让用户全天候的佩戴620,以增加粘性。
其实我最眼馋的是920XT的手机消息推送啊~不过620的硬件基础应该不支持,等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