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zuno Wave Sonic 跑鞋使用总结(大底|中底)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运动系列 篇一:硬底鞋算不算好跑鞋?—Mizuno Wave Sonic 开箱测评》的片段:

美津浓这款跑鞋大概真的是小众,没什么人买,把鞋盒从京东的包装箱里取出来时,发现鞋盒上沾了一层灰。


蓝色和荧光橙的配色不算难看,就是有点太鲜艳,日常穿不太适合,不过这双鞋本来买来就是作为跑步训练鞋的。

4mm的落差,WAVE被隐藏在中底

大底是一片式的,虽然大底是橙色和蓝色两种颜色,但是不像Rider能在凹陷的足跟处的大底看见专门露出的塑料材质的Wave片,Sonic的Wave片是隐藏起来的:

一片式大底

从鞋的内侧面可以看到Wave内嵌在中底之中,但和Rider不同之处在于Rider的Wave片应该主要在鞋后部,Sonic的Wave在中部,再加上4mm的中底高差,更适合前脚掌或者全脚掌跑法。

这双鞋的中底和大底分别用了U4icX和X10材料,都是Mizuno比较高端的跑鞋会用的技术。

鞋垫非常薄,跟Rider的鞋垫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缓震的感觉。我一度有换上别的鞋垫的冲动,但考虑到美津浓这样的设计也许有其用意,也就作罢了。后来穿上出去跑了一圈,发现薄有薄的好处,对路面的反馈更敏感,虽然跑步时冲击感比较明显,但是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薄薄的鞋垫

鞋舌也很薄,内衬甚至不像别的跑鞋做一下包边处理,内部走线也比较粗糙,仔细看有线头裸露。现在制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美津浓的鞋都是越南产的了。


越南制造

Sonic在网上能找到的测评或穿着体验很少,有人说这是双竞速鞋或者田径训练鞋,还有一种说法是只适合全马330以内的跑者。所以我也不是很确定这双鞋是否适合自己,毕竟我万米最短时间也要47分钟,全马则完全没有跑过,不知道能不能驾驭得了这款鞋。

拿到鞋后跑了两次,一次15公里,一次10公里,疑虑基本打消了。试跑主要有几点体会:

1.确实很硬,比我以前穿过的跑鞋都要硬,包括迪卡侬的跑鞋在内。基本没有感觉到缓震,仔细感受的话足弓处略微能感觉到一些回弹,但是支持是足够稳定的。而且因为鞋底足够硬,反馈就比较好,反而不会像穿亚瑟士的时候有种力量被卸掉的感觉,跑起来干净利落,不会拖泥带水的。

2.鞋的包裹性很好,为了减轻鞋子重量,鞋面的面料比Rider以及亚瑟士的都要薄,但是包裹非常出色,我穿Rider还有些不跟脚的感觉,这双Sonic就完全不会。加上单只鞋的重量只有218克,跑步过程中感觉非常轻盈。

3.因为落差只有4mm,鞋子也没有过多的保护,穿这双鞋跑步时的跑法更接近赤足跑的跑法。想要改善跑姿的话,穿这双鞋应该能起到一些作用。

3.大底抓地性能不错,也足够耐磨。跑了25公里下来,只有后跟处看到原有的纹路有轻微的磨损痕迹,前脚掌锯齿形凸起块上的细微的纹路基本看不出有磨损的痕迹。可以判断这双鞋一如既往地秉承了美津浓耐用的性能。



穿这双鞋连续跑了两天,问题还是有的,原来穿的跑鞋都是顶级或次顶级的缓震或支撑跑鞋,腿部肌肉力量锻炼不够,连着两天穿这双Sonic跑,今天发觉小腿有些轻微酸疼的感觉。不过好在膝盖和髋关节都没什么反应。

对比一下穿Sonic和Rider在配速接近的情况下的步频和心率数据,当然,每天的跑步状态都是不同的,所以这个数据也未必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穿Rider步频略低,心率略高


穿Sonic步频略高,心率略低


我起初开始跑步穿的是迪卡侬的入门级跑鞋,最长距离跑到5公里后没多久就得了髂胫束综合征,后来换了亚瑟士的GT2000,保护确实好非常多,外八字也纠正了不少。再后来髂胫束好了,距离也能增加到15公里了,这时候发现膝盖容易疼,听同学建议入了Kayano,发现膝盖的疼痛确实有缓解。当然,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什么运动基础,力量和技术不足之处需要装备来加强。我认识的跑友里有刚跑步的时候就穿多威,跑得飞快,啥事没有。话说肯尼亚不少运动员以前跑步连鞋都不穿呢,对吧?

但是以国人整体运动基础水平之现状,根据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验,初阶跑者还是选择保护性更好的跑鞋比较安全一些。这款Wave Sonic还是不太适合入门跑者,做为想要提高成绩,改善步频或跑姿的跑者可以尝试一下,毕竟价钱确认很实惠,哪怕不用来跑步,日常休闲穿也是可以的。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运动系列 篇一:硬底...》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商品百科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