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bc poker2键盘使用总结(价格|键帽|灯位|接口)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值友7537196141
-
摘要来自:2019-04-30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机械键盘 篇一:poker2开箱及使用体验》的片段:
附上包装图:
不明白包装盒子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看网上晒单的包装是POKER的字样的呀,现在都2019年了,包装盒子还是显示2017的十年包装,做个大胆的猜测,难道这是积压货?
打开包装,里面有一把键盘,2条键盘线,一副增补键帽,一个钢丝拔键器,一张说明书。不知道为啥没有键盘袋,这么小巧的键盘送一个键盘袋应该更加实用。
此次poker2采用的是Type-C接口的线材,取消了之前诟病已久的Micro-USB线材,并且随机附赠两条,一条是普通常见的大众键盘线,另一条就是C-C口的线材,两头都是Type-C口,可以方便连接现在盛行的Type-C接口的笔记本,而有趣的是也可以连接Type-C的手机。不过不同的是两条线材材质不同,C-C的线材是使用橡胶材质,另一条是编织材质。另外两条线材的键盘接口处都是弯头的。
更换上增补键帽,来一张和高斯alt61的合影
两把键盘同为61键布局,高斯alt61为红轴,poker为黑轴,不知图中是否可以看出两者键帽虽然同为白色,但还是存在肉眼可见的明显区别的。poker的键帽白的纯净,和键盘壳子的白色为同一种颜色,一体性更强,而高斯alt61的键帽的白夹杂着黄色,白的发黄,和底壳的白色存在明显不同。
这里就简单介绍下两者的键帽不同,毕竟这篇文章的主角是poker,如果值友想看两者的不同,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日后写一篇两者的对比。
说说增补键帽,此次poker2采用全新的字体,字体位置也大部分堆放到键帽的左上角,但是附赠的增补键帽依然是之前老版的字体,字体位置依然是在键帽中央,搭配之后,有些显得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体的风格,我想这样会对外观党有一些打击吧。
晒晒键盘背部:
键盘背部左侧刻有不知道干什么用也不知道什么玄机的扇形图。
右侧是6个指拨开关,到手这些日子,就按照说明书玩了玩指拨开关3,指拨开关1和2是调节键盘布局的,其他的还没用过,等有需求的时候再来琢磨琢磨。
中心是金属的铭牌,拉丝冰凉的感觉还不错,比起一些贴纸塑料简直不要太好。
键盘背部上面是线材三向出口,并刻有双向线材槽,搭配上弯头的Type-C键盘线,这样的设计更好的保护了键盘线的接头处不被折损。
背部四角为白色的防滑垫,并没有支撑脚架,不过61键布局的键盘都不会采用支撑脚架的吧。
另外发现键盘F区键帽的后面有一排整齐的注塑孔,很影响美观的。
外观展示部分的最后来两张键盘特写吧
使用感受
这把键盘的使用感受的话还是有一些的,没又特意整理,心里想到什么就随便写点什么吧。
一:黑轴的感受
购买的是黑轴,当拆开包装后试用了下触感,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把黑轴的键盘(第四把黑轴),但还是被这把的黑轴给惊讶到了,除了空格更像前几把cherry黑轴的手感之外,其他按键的黑轴并没有使用多大力气,更加像cherry红,但比cherry红还是要多些力度的,但仅仅只是多一点点力度,并不像之前那一把时光机F-108的黑轴,那一把的黑轴当我按下去的那一刻产生的第一想法就是退货(因为实在是太费力了),而poker的这把黑轴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红轴加强版?打起字来并不会很累。
二:空格键的感受
大键采用的是卫星轴,空格键调教的还是不错的,声音清脆,按键不会拖泥带水,也并没有钢丝声和弹簧声,整体来说对这个空格键还是特别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都是黑轴,但空格键按下的力度要比其他按键要大一些,虽然不知道要大多少,但是手感这东西凭感觉就能知道,身体的触感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三:删除键的感受
这把键盘的大键整体调教的还算可以,尤其是空格键,但是唯一一颗“老鼠屎”就是这个删除键了,这个按键的调教水平明显落后,按键有些松垮,并伴有松垮声(声音很难听),拖泥带水的感觉直接影响了我对这把键盘的评分。
四:fn和pn键的位置设计
这把键盘给我最大的负面冲突感就是这两颗按键的位置,如果两颗按键调换下位置就完美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使用附加功能,需要配合fn键,如果想要实现Pgdn的功能,一个右手的小拇指是很难做到同时按下fn+/的,而如果fn放在pn的位置的话,那么只需要小拇指按下fn,无名指按下“/”即可,而且fn位置距离稍远点,小拇指可以更好的发力。图中其他的功能(Home、Pgup)也是同理。我本以为两颗按键的位置是可以通过编程来更换的,但是,我琢磨了一个多小时在layer层编程都没有办法更换位置,而且,就算更换成功了,也只能在layer层使用,因为默认层是不可以编辑的,而layer层的空格灯又不能关,强迫症的我最终放弃,妥协这种设计了。
五:编程和三成layer层
这款键盘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编程功能,但是我这种懒得折腾的人一向都是使用默认的,所以编程功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所以编程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重要。而什么layer层现在对我来说也不知道会派上什么用场。默认的就可以满足我了。也懒得折腾这些。
六:默认的上下左右键
默认的上下左右是fn+asdw来实现的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这样的设计也很难受,在打字或者编辑文档的时候使用上下左右功能时总感觉别扭,食指放在F键上,依靠小拇指无名指中指来控制上下左右确实需要些时间来适应,如果整体向右偏移一个单位就好了,纯属个人不成熟的小建议。另外这把键盘支持音量控制,但并没有媒体控制快捷键,欣喜之后,便是小失望。无所谓了,比高斯alt61多了音量控制(高斯alt61没有音量控制),但日常售价(非活动价)比高斯alt61贵了整整300块。如果想入手61键的mini键盘的话,高斯alt61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注重性价比的话)。
总结
罗里吧嗦的半天,总算即将告一段落。
优点:
ikbc的手感还是挺好的,这把键盘的大键调教非常不错(除了删除键)
具有音量控制快捷键
配有增补键帽和钢丝拔键器
Type-C接口,两条键盘线,三向出口
可编程(虽然对我来说没啥用,但是肯定对部分人有用)
预设灯位,后期可diy
缺点:
fn和pn键位置设计不合理(仅个人意见)
部分大键(删除键)调教水平有待提高
键帽不透光
增补键帽字体为旧版字体,整体风格不搭
价格整体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