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H-XB900N耳机开箱展示(配件|说明书|数据线|机体|按键)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索尼WH-XB900N体验报告:两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值得买》的片段:

先从配件上看,虽然没有1000X系列的收纳盒,但索尼依旧给WH-XB900N准备了收纳袋,方便用户收纳。相较于收纳盒而言它防冲击能力变弱,但至少还能防止不小心的剐蹭。(笔者日常用耳机架,基本无论是收纳盒还是收纳袋都很少用。)



相较于MDR-1A系列那丰富到无法描述的配件而言,WH-XB900N与WH-1000X系列的配件都可以用简洁来说。本次WH-XB900N除了说明书、保修卡和收纳袋之外,常用的器材只有充电线和音频线。



音频线与WH-1000XM3一样做了减法处理,整体柔软纤细,更加适合收纳以及携带。当然,相对而言它就没有那么“发烧”,考虑到WH-XB900N的定位,本身它与“发烧”也不大搭边。



数据线倒是少见地加上了SONY的logo,另一端刻上了CHINA,比较有趣。考虑到收纳和携带,这根AtoC充电线非常短小。



把焦点放到机体本身,可以看到一些在WH-1000X上的小影子,整体咋一看是不是有一种WH-1000XM3染蓝的既视感?当然,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或者特别细节的地方还是有少许区别。



按键逻辑与WH-1000XM3保持一致,又或者说从WH-1000XM2开始索尼大多数耳罩式耳机都一直维持这种按键逻辑。左耳NFC标签、右耳隐藏式触控面板都是从MDR-1A时代一直流传至今,笔者上手基本不需要做任何适应,触控逻辑一点没变。



音频领域中索尼对于Type-C充电口的推行可谓积极,以至于笔者现在出门已经可以实现“一口搞定” —— 手机、相机、笔记本、耳机都可以搞定。



顶梁与WH-1000XM3一样,相较于上一代产品有了不少提升。具体表现在海面的厚度,一改之前“压耳朵”的不足之处,头顶分散作用力后降低了耳朵附近皮肉的不适感,大大延长佩戴时间。



细节上,WH-XB900N的内衬色用了亮蓝,用于呼应整体宝蓝色,保持一体感。其他颜色的WH-XB900N似乎都用类似的设计语言,比较讨巧。有趣的是WH-XB900N相较于此前同类型产品在精细程度上有了更加长远的进步,曾经较强的塑料感也因为采用类似于WH-1000X系列的表面处理而相对附有高级感。



查看该摘要的原文,请点击《索尼WH-XB900...》

相关摘要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相关好文推荐

查看全部推荐
当前为触屏版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