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Apple Watch Series 4 智能手表使用体验(数据|细节|屏幕)
-
摘要来自:
-
摘要来自:郭栩鹏
-
摘要来自:2019-03-12
【什么值得买 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聊聊Apple Watch 4》的片段:
Apple Watch第一代刚出我就买了,一 用就是四年,用到后盖都脱了(官方明确四年内能免费保修,不幸刚好超过几天,后来的版本不存在这问题)。所以当我用上Apple Watch 4的时候,感觉很强烈——“这货哪是手表,明明是手机。”
速度彻底上来了,苹果每年对手表的速度提升都毫不保留,Apple Watch 3的时候速度已经达到“可用”程度,这次要比前代还快两倍,类似曾经用燃油车百公里加速7秒已感觉很快,忽然间换台百公里3.5秒的特斯拉——低估了科技。
而且这“车”里里外外都别与之前——更大的屏幕,更瘦削的身材,更先进的感应器,的确对得起苹果心中“4”这数字。
不仅如此,我们都知道苹果很注重用户体验,这注重不是单纯打磨表层细节。若把Apple Watch 4 拆开,你会发现本来已经窄小的空间,电池是最大的一个模块这能理解,但第二大的模块却是一个马达——Taptic Engine线性马达.
我敢说市面上没有一家科技公司对待马达比苹果用心,科技产品里当电子化逐渐取代机械化,实际上会缺少触感反馈,就像我们曾用诺基亚打字肯定比iPhone舒服。
苹果很看重触感反馈,好的反馈能让人觉得这货不是死物,即便很多说苹果缺少创新、挤牙膏,我倒觉得苹果这份平稳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转动Apple Watch 4的数码表冠时那份细微的震动,完全能让人从一个电子化的物件里获得机械化的触感,包括iPhone上的震动仍比其他品牌更有活力、灵性。
这才叫用户体验,而不是外观比苹果好,拍照比苹果清晰就叫用户体验。
而且很多先进的技术苹果并非第一时间会用到iPhone上,很多情况会在Apple Watch里率先用上,譬如:iPhone 6S的压感,iPhone 7的防水,iPhone X的OLED屏幕……
这次我们也大致能从Apple Watch 里找到未来iPhone的科技前沿。因为这表采用的是LTPO OLED屏幕。OLED我曾在《聊聊iPhone XS Max 》 说过,有兴趣可以翻看,那LTPO OLED又是什么一回事?
先给大家看一张OLED的结构图。
看不懂没关系,已预料到,我们再看一张LTPO OLED的结构图。
不难发现两者结构上唯独“ 基板”有区别,说白了LTPO OLED就是把基板的材质改成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那基板是什么?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基板的重要性在一块显示器中类似汽车的离合,然而LTPO相比传统的基板优缺点如下:
LTPO的基板在Apple Watch 4 最大的贡献就是省电,这项技术也是苹果率先研发。我用初代Apple Watch 几乎不可能用两天,但Apple Watch 4 两天一冲问题不大(少量运动)。因此下一代iPhone采用LTPO OLED的可能性很大,毕竟LTPO 的基板更容易生产高刷新率,一直在iPad里独占的120Hz刷新率说不定就能出现在下代iPhone里。
然而当初我用第一代产品时,苹果官网还不敢用“防水”这字眼,仅明说“防溅、抗水、防尘”。从Apple Watch 2开始加入50米防水,达到iPX8级别,什么意思?
iP 全称Ingress Protection(进入防护),第一个数字代表防尘,最高级别为6。第二个数字则表明防水,最高级别8,如图(加入iPhone XS对比)。
Apple Watch 4属于iPX8意思是:不防尘,只防水。 问题又来了,官网不是说50米防水吗,为什么这里标注3M。50米是在实验室模拟50米水位下的水压测试结果,并非真的能到那深度而不进水,因为人在游泳、潜水等活动时手表不会是静置状态,手臂划水的那瞬,瞬间的水压会远超静止水压。因此再分享一张“精美”的科普图。
所以官方只敢说Apple Watch 4 能够游泳、跳水,不能潜水,除非哪天苹果新款Apple Watch 标称200米防水,那大可深潜。
回到智能手表的本质上,开篇时我说100年来手表没朝功能性发展,但是我猜你们现阶段对智能手表都有基本认知,智能手表无非就是可以查看更多信息、接听电话、测试心率、步数,确实如此,但又是这类“无非”,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曾以为的“不刚需”都转成“刚需”,就像无线耳机,无非就是没有线条,但自从我的Airpods无线耳机,洗衣服忘记拿出来毁掉后,现在用回有线耳机,一个多月下来还是无法习惯——“有些东西看似表面,其实暗地里避免了很多繁琐”——有线耳机,坐地铁会被绊掉;每次拿出来需要整理线条——同理在Apple Watch 上,看似表面的东西,用上一段时间自然回不去,尤其现在Apple Watch 最新的表盘,一眼便知各种状态。
还能自定义把【心率】调成【天气】,把【运动】换成【日期】,或者换其他表盘,每天戴上手表我就知道今天穿多少衣服,虽然手机也能查看天气,但很少人出门前会刻意用手机查看天气、温度、紫外线,大部分都是直接用身体感知。常会穿多或穿少,对紫外线、空气质量或许压根都不关心。
关于“提醒”Apple Watch 还能全天候检测心脏,提醒心率过快、过慢,别少看这些,一不注意就有机会引发猝死或者中风,每年就有55万人猝死,中风则是250万,以上数据仅为中国。虽然我说得有点严重,但并非开什么玩笑。
部分“提醒”细节为了协调风格,经过美化,具体以实际为准
除此之外Apple Watch 4 相比前代还智能地判断运动状态,同理,我停下脚步不久,它会提示我是否完成运动,这点非常有用,过往我跑完步常常会忘记按停计时,然后手表继续耗电。
部分“提醒”细节为了协调风格,经过美化,具体以实际为准
以下就我常用的其他“提醒”。
部分“提醒”细节为了协调风格,经过美化,具体以实际为准
其中【久坐提醒】【正念训念】挺不错,尤其【正念训念】,我每天都会做,说白了就是深呼吸,但手表通过震动指引呼吸。可能大家对“正念”不太了解,“正念”源于佛教禅修,我之前读过草薙龙瞬的书,“正念”和“快乐”是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训练可以让人关注当下,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属于构建健康心理的一项。
对于健康问题,一直存在很奇怪的社会现象。每个人都爱健康,每个人去寺庙祈祷的第一句都希望身体健康,但这份希望往往抱有想不劳而获的心态。我们对健康往往缺少运动类的付出,宁可买保健品,宁可倾向生病看医生,但对科技产品推广的健康功能总感觉华而不实,比方说,知道自己心率、卡路里又如何?
其实真的有用,聊个关于我自身的故事,我是买第一代Apple Watch 才接触慢跑,在此之前完全不运动,可能我性格上是不太想浪费的人,就像我只是名文字工作者,我用两千元的笔记本同样能写小说,前些年却买了台过万的Macbook Pro,因为不想浪费所以学起设计,为自己的“聊聊”系列做图,为自己的书做封面,因为不想浪费所以Apple Watch 确实改变了我,以下是2017年乃至最近的数据,2017的时候运动时心率容易过快,快得不符合我的心脏承受能力,但经过两年的调整如今的心率不容易过快,从曾经跑一公里都喘气到现在十公里最好成绩,48分钟,静息心率也优于普通人,所以科技改变生活,本质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