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语音工具操作麻烦?智能听脑AI帮您轻松搞定
最近帮不少朋友解决家里老人记录东西的麻烦,发现这事真挺头疼的。你想啊,老人记性可能没那么好。医生嘱咐的注意事项、要办的事儿、子女说的话,手写记不全。用录音笔吧,录完一堆杂音。回头想听重点,得从头听到尾,找半天还找不着。其实不光老人自己麻烦,子女也跟着操心。就拿我邻居王阿姨来说,上次体检完医生说了一堆注意事项。她拿个小本子记,字写得歪歪扭扭,回来自己都认不全。结果药吃错了剂量,差点出事。这事儿让我想起,现在很多人觉得给老人配个录音笔、下个转文字APP就行。但真用起来,问题可不少。现在的工具,到底卡在哪儿了?市面上常见的语音工具,说起来功能挺全。但给老人用,就像穿不合脚的鞋——看着能穿,走两步就硌脚。先说普通录音笔。就一个功能:录。录完存在里面,跟个“声音仓库”似的。老人想找上周医生说的“降压药怎么吃”,得一个个文件点开听。有时候录音环境吵,电视声、窗外车声混在一起,根本听不清。再说说手机上的转文字APP。大多是通用款,没考虑老人说话的特点。老人说话可能慢一点,带点口音,有时候还重复几句。这些APP转出来的文字,错字连篇。比如把“每天吃两次”转成“每天吃两次次”,把“周三复查”转成“周山复...
人工智能 篇零:黄仁勋自曝33年每天怕倒闭:这个男人把危机感炼成了4万亿帝国
"我每天醒来都感觉公司要倒闭。"当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央视镜头前说出这句话时,弹幕瞬间炸锅——这家市值4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掌门人,竟然活得比打工人还焦虑?7月21日,一段40分钟的专访视频让全网沸腾。这位61岁的"硅谷皮衣客"用夹杂中文的表述,揭开了科技圈最魔幻的现实:越成功的企业家,越容易患上"倒闭恐惧症"。危机感是CEO的续命丹"你知道凌晨四点的北京吗?我见过18次。"黄仁勋的行程表比996还疯狂。为了准备链博会演讲,他凌晨4点起床改稿;见雷军谈合作时,手里攥着小米新车的测试数据;连接受专访都不忘给比亚迪的自动驾驶团队发邮件。这种偏执背后是33年的生存本能。1993年,三个年轻人揣着4万美元在丹尼餐厅成立英伟达时,谁都没想到这家做游戏显卡的公司会成为AI时代的"卖水人"。但黄仁勋清楚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公司账上的钱只够发三个月工资。中国供应链是救命绳"全球供应链脱钩?这玩笑比我的中文还烂。"当被问及地缘政治风险,黄仁勋直接甩出金句。他指着身后的大屏幕:"看这150万个零件,缺一个都造不出AI超算。"这位CEO的北京办公室挂着"同舟共济"的书法。阿里巴巴的云服务器、腾讯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