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市场份额沦为Others,人事地震频发,李健破局之路何在?
在智能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荣耀,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品牌,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自华为回归市场后,荣耀的市场表现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一再萎缩,甚至连续多个季度跌出行业前五,成为了“Others”行列的一员。这一系列变化,不仅让外界对荣耀的未来充满疑虑,也让其内部管理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荣耀的困境首先体现在人事层面的动荡上。近期,荣耀在内部实行“雄鹰计划”,对关键岗位采用“竞聘上岗”,目前38个中国区关键岗位主管中45%有所调整,荣耀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总裁倪嘉悦等高管将离职。换帅近四个月后,荣耀再次迎来了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关键岗位主管的竞聘上岗和部分高管的离职,无不透露出公司内部的焦虑与不安。这种频繁的人事调整,不仅影响了团队的稳定性,也使得公司的战略方向显得摇摆不定。新任CEO李健虽然提出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的新战略,但这一战略的落地效果尚未显现,反而让荣耀在市场中的定位更加模糊。在产品端,荣耀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荣耀近期推出了多款新品,试图通过性价比策略拉升市场份额,但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却并不热烈。特别是定位电竞性能的旗舰机荣耀GT Pro,更是陷入了跑分造假...
手机镜头进化成“行走的单反”!拍照体验真的变好了吗?
Hello,大家好,我是秋玉米粒。朋友们,如今手机厂商卷疯了!一亿像素、大底传感器、光学防抖...硬件配置越来越硬核,但拍照体验真的提升了吗?作为手机摄影爱好者,我发现变化确实翻天覆地。以前夜景全靠“意念打光”,现在随手一拍都能拍出清晰明亮的大片;长焦镜头让拍月亮、抓拍远处细节成为可能;人像模式虚化效果堪比专业相机,发丝都能精准识别。而且AI算法不断优化,不用调参数也能自动调色,小白也能秒出氛围感美图。不过,也有一些“甜蜜的烦恼”。高像素照片占用内存飙升,拍几次就提醒空间不足;部分手机过度依赖算法,照片失真,少了真实质感;过度美化的滤镜,让照片千篇一律,反而失去个性。但总体来说,手机影像的进步让摄影门槛变低,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变得更轻松。但想要拍出有灵魂的作品,还是需要回归构图、光影等摄影本质。你觉得手机拍照体验是变好了,还是更“卷”了呢?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聊聊!